体育用品行业分析报告传统体育用品品牌高速发展的历史时间段内,消费者接触信息的渠道并不丰富,互联网普及率不高(不存在网络冲击),信息渠道主要以电视媒体为主,营销渠道以街边实体店为主,时下的战略是渠道为王。
以安踏为首的本土品牌学习国外品牌经验,与体育明星合作,赞助各类体育赛事,同时在央视等主流媒体进行密集的广告宣传。与NIKE、Adidas等品牌不同的是,国内品牌大多选择是本土运动员,赞助的赛事和团队也大多在国内,媒体选择也集中在央视。但这也正好符合了三四线城市消费者的认知和获取信息渠道,与当时的运动热潮结合,迅速在三四线市场的打响品牌知名度,伴随低廉的渠道租金成本,本土品牌的加盟商在广告营销宣传的驱动下加速拿货开店的节奏。
我们测算的行业在2005-2008年间收入、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为82.89%、151.07%,显示强劲增长。港股上市公司收入、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均达35%、50%以上。大部分体育用品公司的上市日期都集中在2005-2008年期内,这个时间段内公司的业绩良好,收入盈利水平都保持在各交易所上市规定的状态下。(如港交所规定上市企业具备不少于三个会计年度的营业纪录,最近一年的股东应占盈利不得低于2000万港元,之前两年累计的股东应占盈利不得低于3000万港元)。
从2010年的6.34下降到2012年的3.94,应收账款周转率从2009年开始小幅下降,2012年加速下降到3.4。半年期数据预警的更早。半年数据存货周转率以及应收账款周转率均在07H1达到峰值,其后的几年逐步下降,2012年也出现大幅下移。我们将综合的ROE进行拆分显示:
2004-2006年:体育用品子行业的盈利上升主要由净利润率及权益乘数的上升驱动。从体育用品行业周期看,北京奥运会前期,整个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,净利润率上升,公司同时通过加杠杆的方式,加速扩张半岛综合体育电子游戏。
另一个统计口径的比较——坪效:由于单店营业额受店铺面积影响较大,我们再以平效衡量经营效率。国内企业的平效差距不大,每平方米营业额普遍在7000-10000元之间,国外的快时尚企业店铺平效普遍是国内企业的3倍以上。但快时尚企业以开大店为主,平均单店面积是国内企业的5-10倍,对销售的推动力强。国内企业单店面积偏小,在单店销售和平效指标上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
全动热潮驱动行业基础设施建设。2001年7月中国申奥成功后,运动日益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领域。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潮直接反映在各个级别、大量体育活动的举办,以及体育健身从业人数的增长上。截止到2010年,全国城乡共有体育指导站、体育健身活动站点250612个,比2004年的201457个增加了24.4%。全动潮极大程度上驱动传统体育用品品牌公司的渠道扩张。
行业发展早期,互联网普及率低,消费者接触信息渠道相对匮乏,以传统电视媒体为主,渠道以实体店为主。品牌商配合广告宣传,通过各地加盟商进行网点布局,快速占领市场,实现“渠道为王”的战略布局。””式渠道扩张虽然带来了众多终端,但品牌影响力、终端经营运营水平并未显著提升。对比国内运动品牌和NIKE、Adidas的单店销售额可以发现,虽然国内体育用品品牌在门店数已经在接近耐克或阿迪达斯,但单店零售额却远远低于两者。以2012年末的批发业务数据测算,NIKE、ADIDAS的单店批发业务收入规模远超国内体育用品公司。
从渠道分布结构看,国际品牌主要在一二线年),三四线城市的网点布局相对较弱,与此同时三四线城市的互联网普及率低,网购对其冲击小。国内各运动品牌抓住三四线市场空白机遇,集中在三四线城市拓展渠道网点,同时在产品定价策略上拉开与NIKE、Adidas的差距,形成明显的价差。期间,安踏、361度、特步、匹克等一大批国产品牌迅速成长。各上市公司每年新开门店数量和增长速度都维持在高位。以2007年为例,除了安踏、李宁等少数企业由于渠道数量基数较大以外,其余企业的终端渠道数量增速均在25%以上。
目前体育用品行业集中度(前十)在65%-70%之间,2003-2012年期间,行业集中度曾一度接近80%的水平。各行业集中度中,紧随其后的行业分别为女性内衣、羽绒服、棉毛裤、童装、男衬衫、男西装、羊毛衫、女装、茄克衫。体育用品70%左右的市场份额中,NIKE、ADIDAS遥遥领先,NIKE、ADIDAS两家合计市占率稳定在40%以上。排名其后的国内体育用品品牌市场份额差距不大,各品牌之间竞争激烈,并未享受高行业集中度带来的议价能力。
毛利率、净利润率开始出现不同程度下移。由于体育用品品牌在商品定价策略上一般采用成本加成模式,理论上可将毛利率维持在一定区间,但如若在经营期间进行渠道存货回购,则将降低报表上的毛利率水平,另外为鼓励加盟商,品牌商在一定程度上让利给加盟商,这也将拉低毛利率水平。行业毛利率在2012年大幅下滑。净利润率水平在2008年达到高点,2009、2010维持高位,但在2011年出现较大程度下移,11年下移到11.69%,12年进一步下移到2.75%。
由于产品的特殊性(时尚、流行趋势等因素影响),服装本身的生命周期相对于一般产品的生命周期较短。从行业发展周期理论出发,并结合传统体育用品行业规模、行业集中度,我们认为,传统体育用品行业已过快速扩张的成长期,正步入成熟期。
我们的统计样本囊括了NIKE、ADIDAS、安踏、李宁、361度、特步国际、匹克体育、中国动向等传统体育用品公司以及NIKE、ADIDAS在大中华区的批发业务收入。增速在2007年达到高点35%,其后年份增速逐步下移,2012年由于宏观经济不景气等因素,出现小幅下滑。看具体公司的增速,国外体育用品公司凭借极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,2012年在大中华区的批发业务收入仍取得双位数的增长,NIKE、ADIDAS分别增长20.4%、14.5%。而国内的传统体育用品龙头公司安踏、李宁2012年则分别下滑14.2%、24.5%。另外,在体育用品行业内部,开始呈现市场份额从传统体育用品向户外时尚用品部分转移的趋势。
2006-2007年:ROE的大幅下降主要受权益乘数、总资产周转率下降拉动。这段时期,企业上市募集资金,资产负债率下降,稀释ROE。
2007-2010年期间,ROE下降主要是总资产周转率、净利润率下降驱动。净利润率虽然维持在相对高点,但趋势开始小幅下行。
2010-2012年,ROE下降主要是净利润率的大幅下滑。行业景气周期向下,净利润率回落,资产周转变慢。这三个因素中,净利润率主要受周期性因素驱动,资产周转率以及权益乘数偏结构性因素影响多。
国内体育用品品牌公司的定位相对模糊,且较为趋同。匹克、361度、安踏、李宁等品牌通过赞助运动赛事、聘请运动员代言的形式进行形象宣传,试图给消费者以专业运动的形象。特步、动向以运动时尚为定位,相对清晰。对比NIKE、ADIDAS的品牌发展模式,这两家公司都是先通过建立专业运动形象后,辅以丰富的产品线、领先的设计研发能力向新的领域、新的用户群延伸发展。NIKE和Adidas依靠着丰富的产品线,基本覆盖了中高端市场的所有价位。目前在中高端市场上,国内品牌无法与二者竞争。而在大众市场,NIKE、Adidas也针对性的设计产品进行覆盖,以用于三四线市场的拓展。国内体育用品品牌的产品定价区间(按批发价)排序中,中国动向的产品价格定价最高,批发均价在100元以上。其次为安踏,361在2011年进行大幅提价,鞋类产品提到安踏同一个档次。整体看来,国内品牌在定价上拉开的差距不明显。
运动服装的生命周期遵从服装类的周期特征,经历引入、成长、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。体育用品行业经历过了快速增长期后,行业的成长性得到了释放,知名品牌已经为消费者所熟知。在此之后行业增速开始回落,行业内品牌影响力不同的品牌间开始分化。部分企业开始出现亏损。行业层面进一步细分,产品变得多样化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。从目前体育用品行业内部的细分看,户外体育用品子行业开始脱颖而出,其产品受到消费者热捧。2012年户外体育用品销售额占比已经由2011年的17.9%上升到22.1%,而传统体育用品部分的销售额占比则下降到77.9%。
国内体育用品品牌的产品同质化现象也较为明显,这些公司的产品一般集中在运动服饰、鞋类和配饰上,但细分的运动种类重合率高(集中在篮球、足球、网球)。根据Morgan Stanley的消费者调查数据,大部分的品牌关联性都很低,难以使顾客分辨出产品所代表的含义和面向的特定族群。
体育用品高速发展时期,运动服装不仅仅在运动场合,也可在多个场合进行穿着。当下,伴随消费者收入水平提升,对服装的需求更加细化,原来运动服装的部分休闲功能被新兴的快时尚替代。因此,不仅仅对于特步,中国动向等定位偏“时尚”的企业而言,对所有的运动服饰生产企业而言,除了在专业性上面对NIKE和Adidas的竞争外,还需要面对国内外快时尚企业的竞争。而ZARA、H&M等快时尚企业在中国的扩张速度亦是非常迅速,并且已经渠道下沉到二三线市场,与众多体育用品企业构成竞争。
业绩拐点向下。2009年开始,公司报表收入、净利润增速开始大幅下移。我们统计港股上市体育用品公司收入,数据显示2007年行业增速达到90%以上,2008年的增速仍维持在75%以上,其后的09年快速下移到30%附近,10、11年后两年增速连续下移,到2012年批发收入增速下滑4.77%。行业净利润增速在06年达到186%的高点,07年增速为152.84%,08年仍维持95.42%的相对高位,09年出现较大幅度的下移。单个公司表现方面:匹克、李宁、中国动向等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更是下移10%以下甚至负数。
在我们选取的统计区间内,上述几家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良好,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在35%以上,其中最高收入复合增速为中国动向的127.8%。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速在50%以上,361度以202.1%的复合净利润增速位居首位,2005-2009年期间,这些公司显示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。
毛利率、净利润率逐年提升。体育用品上市企业的毛利率,净利率基本保持了逐年上升的走势。期间上市公司ROA和ROE的最低点维持在10%-20%的水平上,期间指标虽有起伏,但总体上都远远超过了行业水平。
经历过高度辉煌的时期后,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,伴随业绩的调整,体育用品行业的二级市场表现开始走弱。除去特步国际跌幅较小外,其他个股相对指数跌幅均在20%以上,其中李宁跌幅居首位、中国动向次之。2012年至今,除去特步国际,其余公司的二级市场走势相对指数无一上涨。
2012年体育用品行业终端渠道数量网点下滑10.27%。我们统计的6家体育用品(李宁、中国动向、安踏、特步、匹克、361度)在2007-2012年间的渠道终端总和增长速度。从2007年后逐渐回落,2011年回落至4.52%,2012年首次出现下滑,下滑10.27%。